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新生南路。我思考正義的要素

從小我就常常漫步在新生南路,除了因為這兒的各級學校,小學到大學,但我更喜歡看這裡的「國際觀」,各種特色建築,各種宗教文化都在這條路上生根發展。新生南路,啟發我思考平等的美學與平衡的倫理學。

正好,我們上星期討論的主題: 正義的要素。這是一個大題目,是需要更多時間反省與探索,我整理一點目前的看法,和大家分享: 

我很佩服大部分同學都很認真思索這一問題,提供很多思考的方向。同學已經從法治、社會、宗教等面向,並加入不同的文化與歷史背景作為討論的座標軸,除此之外,我還想問,是不是也可以從美學與倫理學的角度思索正義呢? 

例如,倫理學,從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的平衡開始,在這基礎下,制定的法規與禮儀就是正義的展現。美學的觀點,是動態的,是相對的。首先,美學的相對前提是,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與角度,所以,美學的平等觀是不看輕任何人,尊重每個人的視角。


第二,美學是動態的,所以,當一個靜止的狀態,如果必須加入一個新的元素時,或是一個新的觀點時,必須允許整體構圖的改變,甚至是重新建立架構。

如果用上面兩個層次,重新閱讀Aeschylus的三部曲,甚至閱讀我們每天的生活與社會環境,是不是有新的體會?

目前我嘗試不用「中心思想」的模式思考,如果是美學的平等觀,基本上是打破「中心-邊緣」的對立,而是以相對與尊重為最基本出發點。 

同學問我: 因為美學是動態的,是相對的,所以他不會有個固定不變的準則,而是一個包容而且可以不斷更新與重建的架構?

回應: 有準則,建立在共同約定的公約。如果要接受新元素加入時,若有必要,架構是需要微調的。我們可以把它想成寫作文,即使大綱已經完善,若有新的想法,而且必須被加入,大綱是需要調整的。Aeschylus的三部曲,就是在調整那個架構。所以,當時的民主投票,是他們加入的新公約。當發現投票無法解決,他們並不是否定這系統,而是加入新的元素,「第三者中立的仲裁者」雅典娜判定,並由她調和復仇女神與人民之間的觀點。





The Architecture of Happiness

“What we seek, at the deepest level, is inwardly to resemble, rather than physically to possess, the objects and places that touch us through their beauty.”
Alain de Botton, The Architecture of Happiness


can we build a house of happiness? 
how much will it cost? 

or can we house happiness inside the huge building? 
can we afford it?

i would like to be along with happiness,
who is just around,
but is not poss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