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京都.沉香


在宇治,第一次間接接觸「香道」----在源氏物語博物館。源氏香的典故吸引我的注意,特別是植物性的材料,列在第一位的就是「沉香」。
     後來觀察京都很多老店專賣「香」,著名的京都鳩居堂除了唐紙,還有「香道教室」,令人稱羨!
     據說,日本香道,是在中國唐宋時期,隨著佛教、茶道、插花、弈棋、書法等中華文化傳入;因京都保留日本皇室及貴族傳統文化,這些「唐」代美學成為京都重要的典藏。
     今天借一本書《沉香》,細細咀嚼文字,居然感受特殊陳年之香,從遙遠的唐代、穿越京都、飄到我的小宇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宋.丁謂《天香傳》
2     香之為用從上古矣,所以奉神明,所以達蠲潔。三代禋祀,首惟馨之薦,而沉水、熏陸無聞焉。百家傳記萃眾芳之美,而蕭薌鬱鬯不尊焉。
3     禮云:「至敬不享味貴氣臭也」。是知其用至重,採制粗略,其名實繁而品類叢脞矣。觀乎上古帝皇之書,釋道經典之說,則記錄綿遠,贊頌嚴重,色目至眾,法度殊絕。
4     西方聖人曰:「大小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又曰:「千萬種和香,若香、若丸、若末、若塗,以至華香、果香、樹香、天和合之香」。又曰:「天上諸天之香,又佛土國名眾香,其香比於十方人天之香,最為第一。」
5     仙書云:「上聖焚百寶香,天真皇人焚千和香,黃帝以沉榆、蓂莢為香。」又曰:「真仙所焚之香,皆聞百里,有積煙成雲、積雲成雨,然則與人間所共貴者,沉水、熏陸也。」故經云:「沉水堅株。」又曰:沉水香,聖降之夕,神導從有捧爐香者,煙高丈餘,其色正紅。得非天上諸天之香耶?《三皇寶齋》香珠法,其法雜而末之,色色至細,然後叢聚杵之三萬,緘以良器,載蒸載和,豆分而丸之,珠貫而暴之,旦日此香焚之,上徹諸天。蓋以沉水為宗,熏陸副之也。
6     是知古聖欽崇之至厚,所以備物寶妙之無極,謂奕世寅奉香火之篤,鮮有廢日,然蕭茅之類,隨其所備,不足觀也。
7     祥符初,奉詔充天書扶持使,道場科醮無虛日,永晝達夕,寶香不絕,乘輿肅謁則五上為禮(真宗每至玉皇真聖祖位前,皆五上香也)。馥烈之異,非世所聞,大約以沉水、乳香為本,龍香和劑之,此法累稟之聖祖,中禁少知者,況外司耶?八年掌國計而鎮旄銊,四領樞軸,俸給頒賚隨日而隆。故苾芬之著,特與昔異。襲慶奉祀日,賜內供乳香一百二十斤(入內副都知張淮能為使)。在宮觀密賜新香,動以百數(沈、乳、降真等香),由是私門之沉乳足用。
8     有唐雜記言明皇時異人云:「醮席中,每焚乳香靈祗皆去。」人至於今傳之。真宗時親稟聖訓:「沉、乳二香,所以奉高天上聖,百靈不敢當也,無他言。」上聖即政之六月,授詔罷相,分務西洛,尋遣海南。憂患之中,一無塵慮,越惟永晝晴天,長霄垂象,爐香之趣,益增其勤。
9     素聞海南出香至多,始命市之於閭里間,十無一有假,版官裴鶚者,唐宰相晉公中令之裔孫也,土地所宜悉究本末,且曰:「瓊管之地,黎母山酋之,四部境域,皆枕山麓,香多出此山,甲於天下。然取之有時,售之有主,蓋黎人皆力耕治業,不以採香專利。閩越海賈,惟以餘杭船即市香。每歲冬季,黎峒俟此船至,方入山尋採,州人徙而賈販盡歸船商,故非時不有也。」
10 香之類有四,曰:沉,曰:棧,曰:生結,曰:黃熟。其為狀也,十有二,沉香得其八焉。曰:烏文格,土人以木之格,其沉香如烏文木之色而澤,更取其堅格,是美至也。曰:黃蠟,其表如蠟,少刮削之,黳紫相半,烏文格之次也。曰:牛目,與角及蹄,曰:雉頭、洎髀、若骨,此沉香之狀。土人別曰:牛眼、牛角、牛蹄、雞頭、雞腿、雞骨。曰:昆崙梅格,棧香也,似梅樹也,黃黑相半而稍堅,土人以此比棧香也。曰:蟲鏤,凡曰蟲鏤其香尤佳,蓋香兼黃熟,蟲蛀蛇攻腐朽盡去,菁英獨存者也。曰:傘竹格,黃熟香也。如竹色黃白而帶黑,有似棧也。曰:茅葉,如茅葉至輕,有入水而沉者,得沉香之餘氣也,燃之至佳,土人以其非堅實,抑之黃熟也。曰:鷓鴣斑,色駁雜如鷓鴣羽也。生結香也,棧香未成沈者有之,黃熟未成棧者有之。
11 凡四名十二狀,皆出一本,樹體如白楊、葉如冬青而小膚表也,標末也,質輕而散,理疏以粗,曰:黃熟。黃熟之中,黑色堅勁者,曰:棧香。棧香之名相傳甚遠,即未知其旨,惟沉水為狀也,肉骨穎脫,芒角銳利,無大小、無厚薄,掌握之有金玉之重,切磋之有犀角之勁,縱分斷瑣碎而氣脈滋益。用之與臭塊者等。鶚云:香不欲絕大,圍尺以上慮有水病,若斤以上者,中含兩孔以下,浮水即不沉矣。
12 又曰:或有附於枯枿,隱於曲枝,蟄藏深根,或抱貞木本,或挺然結實,混然成形。嵌若岩石,屹若歸雲,如矯首龍,如峨冠鳳,如麟植趾,如鴻鎩翮,如曲肱,如駢指。但文理密致,光彩明瑩,斤斧之跡,一無所及,置器以驗,如石投水,此香寶也,千百一而已矣。夫如是,自非一氣粹和之凝結,百神祥異之含育,則何以群木之中,獨稟靈氣,首出庶物,得奉高天也?
13 占城所產棧沉至多,彼方貿遷,或入番禺,或入大食。大食貴重棧沉香與黃金同價。鄉耆云:比歲有大食番舶,為颶風所逆,寓此屬邑,首領以富有,大肆筵設席,極其誇詫。州人私相顧曰:以貲較勝,誠不敵矣,然視其爐煙蓊鬱不舉、乾而輕、瘠而燋,非妙也。遂以海北岸者,即席而焚之,高煙杳杳,若引東溟,濃腴湒湒,如練凝漆,芳馨之氣,持久益佳。大舶之徒,由是披靡。
14 生結者,取不俟其成,非自然者也。生結沉香,品與棧香等。生結棧香,品與黃熟等。生結黃熟,品之下也,色澤浮虛,而肌質散緩;燃之辛烈少和氣,久則潰敗,速用之即佳,若沉棧成香則永無朽腐矣。
15 雷、化、高、竇,亦中國出香之地,比海南者,優劣不侔甚矣。既所稟不同,而售者多,故取者速也。是黃熟不待其成棧,棧不待其成沉,蓋取利者,戕賊之深也。非如瓊管皆深峒黎人,非時不妄剪伐,故樹無夭折之患,得必皆異香。
16 曰熟香、曰脫落香,皆是自然成香。餘杭市香之家,有萬斤黃熟者,得真棧百斤則為稀矣;百斤真棧,得上等沉香十數斤,亦為難矣。
17 熏陸、乳香之長大而明瑩者,出大食國。彼國香樹連山絡野,如桃膠松脂委於石地,聚而斂之,若京坻香山,多石而少雨,載詢番舶則云:「昨過乳香山下,彼人云:『此山不雨已三十年』」。香中帶石末者,非濫偽也,地無土也。然則此樹若生泥塗則香不得為香矣,天地植物其有旨乎?

18 贊曰:百昌之首,備物之先,於以相禋,於以告虔,孰歆至德,孰享芳煙,上聖之聖,高天之天。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京都唐紙?


至今,京都的紙還是很多藝術家或書法家的最愛,特別是京都鳩居堂,真是大名鼎鼎。蔣勳就提到,他用京都鳩居堂買的「唐紙」抄寫《金剛經》:
2013年夏天去溫哥華,過東京,在鳩居堂買紙,看到專為手卷製作的「唐紙」,兩手指粗一捲,外面用紅紙封著。價錢不低,我想數量應該不少,用來抄一卷《金剛經》或許夠用。到了溫哥華,打開來看,發現一捲裡只有兩張,極古樸的紙,托墨而不喧譁。但是兩張紙,抄寫不到四分之一,紙已用完了。
京都的唐紙? 聽起來怎麼如此中國風?-----唐紙(からかみ)とは、襖に貼る加工紙の一種。産地・特徴において、京から紙と江戸から紙の2系統に分かれる。
        不過,去三次京都都和鳩居堂擦身而過,我都走到浴池通和寺町通的交叉口,就是沒到鳩居堂,只能回家問Google大神,好多文章介紹這家350年的老店:
鳩居堂/京都本店
地址|京都市中京区寺町姉小路上ル下本能寺前町520
電話|075-231-0510
營業時間|10:00-18:00(週日店休)
官網|http://www.kyukyodo.co.jp/

鳩居堂還有香道和書道的教室,之前我參觀物語,也有介紹日本香道,這家老店如此堅持地守著京都傳統之道。






        讀一篇文章〈【日本京文化】訪「人間國寶」 看「京唐紙」傳統技藝〉,才知道每張唐紙傳達的是一種不簡單的單純美學:
被日本政府選為人間國寶,本城先生從事京唐紙製作,已經45年。他的作品甚至登上了京都離宮和二條城的房間裡,特別是這招「揉唐紙」的技術,本城先生更是當今日本唯一的傳人。先為板木上色、再用雙手反覆在和紙上搓搓揉揉,把板木上的花紋印到和紙上,這套技術,就是「揉唐紙」。一張3尺乘6尺的和紙,本城先生一共得「揉」上24次,才能完成一張京唐紙。怎麼讓上色均勻,考驗的就是師傅的技術。京唐紙職人本城:「京唐紙是用小塊板木印製,怎麼讓色澤維持一致,是最困難的部分。」製作過程看似單純,不過靠的全是細緻的手工作業,京唐紙柔和的風格,在室內設計講究簡潔的和式房間,醞釀出深具日本風格的單純美學。
生命需要一種淬鍊,提煉出最單純、最美好的那一面,如此,一張,唐紙。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和紙


最近讀一本好書《中國紙和印刷文化史》,錢存訓教授的著作。當中也有一些篇幅介紹和紙。據說,目前日本現存最早的手抄紙本可能是: 《法華經義疏》 (頁311)。一般人認為,中國的造紙術傳到高麗(韓國)、再傳到日本。後來日本造的紙,通稱「和紙」,品質極優,還出口到中國,受到很多宋朝帝王和文人雅士喜愛。

另外,讀一到一篇網路文章和影片 (日本製片 Takashi Kuroyanagi 以目前留存在京都為數不多的造紙故鄉—黑谷和紙為主角,拍攝了五分鐘的短片,帶領大家認識日本和紙的製作過程,體驗和紙之美),我最感動的是:在日本,直到現今仍有許多藝術家仍努力維護、傳承這項傳統工藝-----這就是一流魂的魅力!

二月走過寺町通,匆匆瞥見和紙,那時沒用心、也沒留意,即或如此,還是感受到京都歷史文化傳承的力道與雅緻,等待下次機緣,仔細觀賞和紙之美。














長春棉紙廠-Welcome Paper House 也有友禪紙
友禪紙是具有獨特花樣的和紙,友禪紙的歷史可追溯到1700年前的京都,它是上流階級的人們常用的紙。 一直到了江戶時代,開始被用於禮物的包裝,當時,運用版畫技術量產,花樣也平民化了。
友禪紙可作為小東西的黏貼或製作人偶或藝術明信片,使用範圍很廣泛。特別是運用於〝紙塑〞。〝紙塑〞是一門流傳已久的工藝,將所謂的友禪紙和其他相關紙類,用雕塑的角度配合上純熟的手藝與獨特的創意,將一張張平凡的紙,應用畫、剪、摺、疊、黏、貼等多層步驟組合完成。運用紙的可塑性、延展性和多種技巧,可做出各種精緻可愛的人形吊飾、掛飾、擺飾等生活化之作品。http://www.paperhouse.com.tw/index.php?option=com_virtuemart&Itemid=100

__
Bear Hebe 說埔里的廣興紙寮很有趣----我對造紙工藝向來興趣濃厚,所以我就問,埔里主要造紙原料是甚麼? 是埔里名產甘蔗、筊白筍、還是竹子?..... 答案是....都有喔!京都有點遙遠,先找機會去埔里,買一張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