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6日 星期二

Life is short; arts forever.



ὁ βίος βραχὺς, ἡ δὲ τέχνη μακρὴ, ὁ δὲ καιρὸς ὀξὺς, ἡ δὲ πεῖρα σφαλερὴ, ἡ δὲ κρίσις χαλεπή. δεῖ δὲ οὐ μόνον ἑωυτὸν παρέχειν τὰ δέοντα ποιεῦντα, ἀλλὰ καὶ τὸν νοσέοντα, καὶ τοὺς παρεόντας, καὶ τὰ ἔξωθεν.

Life is short, and Art long; the crisis fleeting; experience perilous, and decision difficult. The physician must not only be prepared to do what is right himself, but also to make the patient, the attendants, and externals cooperate.
________________

  • 這個暑假很沒詩意,打轉幾回,整理整理,準備開學。
  • 回到起初之心,就是學習的心,生活遇到的大事小事,都當作學習的機會。
  • 生命短暫,萬物眾生皆如此,所以,重視生命。
  • 但是,藝術卻是有恆,Hippocrates談的是醫學的藝術、技術與能力,想想,這不就是每個人精通的專業技術嗎? 要不斷練習,精益求精,因為每一種技能都像藝術,一輩子都學不完。


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懷舊的散步,DNA雙螺旋方向


Although both the history of art and the history of science have the same recent origins in the eighteenth-century learning of the European Enlightenment, our inherited habit of separating art from science goes back to the ancient division between liberal and mechanical arts. The separation has had most regrettable consequence. A principal one is our long reluctance to view the process common to both art and science in the sam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p.10)
_______
不知甚麼時候開始,我開始參加各式同學會,然後,悄悄地每天進行各種懷舊的散步,老照片,老書,老街,老物....,標誌著新的開始,因為,以前的生活是依直線,現在是螺旋型,如果夠厲害,找到生命的DNA,最好依雙螺旋的方向,依著生命基因圖譜,向前行。
    傍晚,懷舊的微薄燈光打到家裡塵封已久的書架,細細地彈掉灰塵,再用刷子慢慢刷。今天順利救出三本書,還替他們合影紀念。
   遇見卡夫卡,這老頭還喬裝年輕小夥子,迷倒多少文青才子,也勉強幫垂危的書店度過一些難關。翻閱《審判》,和K先生打聲招呼,不過,存在已經不是我這把年紀想煩惱的問題,這就是歲月賞賜給我的一份厚禮。
   另外一位超級老的傢伙,伊索,超級老頑童,是我終生的好友,三不五時我就和他閒聊。
   第三本書,一本新的舊書,G. Kubler這位老兄還挺有見解,我引用第十頁的一段話,原來自古,地球人就把自然與人文分開,這種二分法真慘喔。
    我的懷舊散步,慢半拍,但是,找到「重視生命,享受生活」的雙螺旋方向,繼續向前行。
   再引用Kubler所說的生物時間與歷史時間,我把這兩股流動,看成生命與生活,倫理與美學,就是我的散步雙螺旋:

Biological time consists of uninterrupted durations of statistically predicable lengths: each organism exists from birth to death upon an expected life-span. Historical time, however, is intermittent than it is continuous, and the intervals between actions are infinitely variable in duration and content. (p.13)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日日練習感謝

日日練習感謝
   
   感謝,需要練習。
   是嗎? 感謝不是很基本嗎? 需要練習嗎? 誰不會感謝?
    我走過一所小學,看見病弱的母親,揹著發燒的小孩,趕去看醫生,小學生嘟著嘴,生氣母親走太慢。好管閒事的老師看見,要求小學生跟他的母親道歉,要謝謝母親的辛勞。但是,這位母親說,「謝謝老師,但是我的小孩正發燒,我先送他去醫院吧!」路過看見的人,都和我一樣,感慨這小學生甚麼時候才學會感謝?
   感謝不是很基本嗎? 需要練習嗎? 誰不會感謝?
   就來實驗看看。 我們和一群大學生來修習感謝的功課。
   「就從這學期開始,我們一起學習感謝。方法很簡單,請同學每天寫一則感謝的日記,字數不限。」
    第一星期,收學生的作業回來,我就認輸了,這一星期,同學的日記大同小異,可分為兩類:第一,為什麼要感謝? 第二,沒甚麼好感謝的!
   質疑與冷漠的噓聲,涼了我滿腔熱情,問號與驚嘆號的累積壓力中,我該感謝嗎? 要感謝甚麼? 還是放棄這功課?退堂鼓?
   突然,彎下腰,我撿起一疊疊的問號與嘆息,我感謝,因為這些冷言冷語打醒我,這功課不是要別人學習,是要自己練習,就從此時此刻,我也練習在遇到挫折時,要感謝。當我打開感謝的心,勇氣與力量隨之湧現,及時擊垮挫敗的聲勢。
    過了幾個星期,這群大學生似乎開始感受到感謝的無比力量,注意到日常生活中可以感謝的事,感謝同學幫忙,感謝收到生日禮物,感謝老師沒小考...。感謝的美妙旋律中,這一堂課越來越美好。
    但是,我們都沒發現,這種練習變成複製,與千篇一律的作業,大家都只是為了寫作業,而不是用心練習感謝。甚至,還有人開始抄襲,華美的詞藻大量湧現,看似同學進步了,知道如何善用語言感謝,事實上,一些同學為了交差,隨意從網路抄一些句子,甚至是抄襲整篇文章,最荒謬的是,有些同學抄的東西都一模一樣。這個練習,居然助長剽竊的行為,能不傷心? 這個「感謝練習」似乎徹底失敗了。
    失望,因為抄襲的行為,破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毀了文字語言美好的功用。當信任消失,就很難走下去。當文字不再乘載正面果效,負面的力道就會傷人。
    失望,甚至到絕望。好長一段時間,我似乎走入死蔭的幽谷,一種傷痛,一筆一畫刻進我的心,淌血的心,我快窒息。
    在宣布放棄的前一刻,聽到嘲笑的刺耳頻率,「你不是要練習感謝,怎麼很久沒聽見你的感謝?
    這時要我怎麼感謝? 但是,這是我的功課啊。我感謝,很小聲,很無奈,「感謝這個實驗可能要終止了,感謝我遇到這麼傷心的事,感謝同學抄襲....
  奇怪,為什麼要感謝同學抄襲? 這時我明白,不論遇到甚麼事都要感謝,因為感謝可以激發我們反思的能力。
    感謝同學抄襲,所以我們知道他們其實完全缺乏自信,所以不知道如何善用文字,表達自己。所以,我們得重新開始,學習用最樸實、簡單的方式說出感謝,用心表達感謝。練習擺脫多餘無用的詞彙化妝表面,練習老實面對內在。我想說「謝謝媽媽,早上煮稀飯給我吃。」就這麼簡單,說太多,就是矯情。
   回到我們的感謝功課,或許我們都沒建立好正確的態度,這是學習,不是比賽。每個人在學習感謝中更認識自己,萬萬不可只是為了得高分,不擇手段。練習感謝,練習看見自己,看見世界的美與好。
   一學期過了,我和同學一起跌到與創傷過幾次,很感謝這群大學生教我一件事: 感謝,需要不斷學習。

   我想再強調一次,感謝,需要時時學習。至今,我還沒通盤學會,還在努力學習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