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3日 星期一

2018絲路之旅隨筆: 敦煌。莫高窟

其實敦煌不單純是佛教藝術聖地,另外還有很多古代文書,敦煌學已是現今一門顯學,吸引世界各地學者重視。早期的法國學者 伯希和(Paul Pelliot)隻身前往中亞進行探險,從敦煌帶回不少文書與繪畫到巴黎,後人也給他冠上「劫寶的漢學家」之名,例如「伯希和藏語文書1283號」,他生前未完成解讀,之後Jacque Bacot繼續修訂與完成。

 
1908年,伯希和抵達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1961年,莫高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敦煌研究院標示的年代
2018年,我第一次到敦煌莫高窟



維基百科資料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西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臨宕泉河,面向東,南北長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上下最多有五層。以精美的壁畫塑像聞名於世。它始建於十六國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五代西夏等歷代的興建。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伯希和(法語:Paul Pelliot,1878年5月28日-1945年10月26日),法國語言學家漢學家探險家。1908年前往中國敦煌石窟探險,購買了大批敦煌文物運往法國,今藏法國國家圖書館老館。

敦煌研究院標示的年代是: 1994年 

莫高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3月四日公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