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駱老師送我的一張圖表,來自京都下鴨神社


原來我愛看植物,痴痴呆呆,症狀明顯。
好友駱老師到京都,在下鴨神社看到這張圖表,特定為我拍下,送給我的伴手禮喔! 

只是,我日文一竅不通。我很吃力地猛查字典,請google大神和維基百科顯靈,找到日文對應,在看英文版,如果有中文版也轉一下。今天先找三筆: 

1. 連香樹

かつら、カツラ(桂、葛、鬘)カツラ(桂、学名:Cercidiphyllum japonicum)は、カツラ科カツラ属の落葉高木。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known as the Katsura (from its Japanese name カツラ, 桂), is a species of flowering tree in the family Cercidiphyllaceae native to China and Japan. It is sometimes called Caramel tree for the light caramel smell it emits during leaf fall.[1] 連香樹(學名: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是連香樹科連香樹屬的植物。落葉喬木,高達40米;灰色或棕灰色樹皮;長枝細、短枝在長枝上對生;寬卵圓形的葉子對生,基部為心形,邊緣有腺鈍齒,掌狀脈;春季先葉開放雌雄異株的單性花,沒有花瓣;蓇葖果2~4,微彎曲。


2. 亞洲榲桲

 カリン (バラ科)カリン(榠樝、学名: Pseudocydonia sinensis)は、バラ科の1種の落葉高木である。その果実はカリン酒などの原料になる。Pseudocydonia sinensis, the Chinese Quince, is a deciduous or semi-evergreen tree in the family Rosaceae, native to eastern Asia in China.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ast Asian genus Chaenomeles, and is sometimes placed in Chaenomeles as C. sinensis,[3] but notable differences are the lack of thorns, and that the flowers are produced singly, not in clusters.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uropean Quince genus Cydonia,[4] but one notable difference is the serrated leaves.


3. 花山椒,日本山椒

サンショウサンショウ(山椒、学名:Zanthoxylum piperitum)はミカン科サンショウ属の落葉低木。別名はハジカミ。日本の北海道から屋久島までと、朝鮮半島の南部に分布する[1][2][† 1]。若葉は食材として木の芽の名称がある。雄株と雌株があり、サンショウの実が成るのは雌株のみである。Zanthoxylum piperitum, the Japanese pepper, Japanese pricklyash, or sanshō (Japanese: 山椒) is a deciduous aromatic spiny shrub or small tree, belonging to the Rutaceae (citrus and rue) family.[1] Natural range spans from Hokkaido to Kyushu in Japan,[2] southern parts of the Korean peninsula,[3] and Chinese mainland.[4] The related Z. schinifolium (Japanese: イヌザンショウ pron. inuzanshō, lit., "dog sansho") occurs as far south as Yakushima,[5] attaining a height of 3 meters.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京都‧寒山詩‧樑楷畫

五月底第一次去日本,京都,卻像逢老友,談不完的「往事」。偶得英文寒山詩(Cold Mountain Poems),又是他鄉遇故知的感覺,不知怎地,就覺得京都和寒山詩之間有種契合,把這兩個老靈魂放在一起,還真是登對: 

In my first thirty years of life
I roamed 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miles.
Walked by rivers through deep green grass
Entered cities of boiling red dust.
Tried drugs, but couldn't make Immortal;
Read books and wrote poems on history.
Today I'm back at Cold Mountain:
I'll sleep by the creek and purify my ears.
HAN SHAN, THE COLD MOUNTAIN POEMS, tr. Gary Snyder
寒山詩






寒山的詩作生前默默無聞,死後卻聞名世界。日本、美國的學者競相模仿和解讀。日本「俳聖」松尾芭蕉的文學風格深受寒山的影響,他自云:「李杜嘗心酒,寒山啜法粥故其句見之遙,聞之遠」而後坪內逍遙、森鷗外、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岡本可能子、安西冬衛、井伏鱒二等作家都備受其影響。從鎌倉時期到江戶時期,一山一寧、可翁宗然、足利義持、靈彩、周文、墨溪、雪舟、雪村友梅、宗達、池大雅等畫過《寒山圖》;與謝蕪村、宋紫石、圓山應舉、長澤蘆雪、若沖、曾我蕭白、仙崖義梵、蘇山喬玄等畫過《寒山拾得圖》。20世紀50年代寒山詩在美國被「垮掉的一代」奉為鼻祖。

Fenggan (left), Hanshan (center), and Shide (right). Ueno Jakugen, 18th century, Japan
___________________

好友曉嵐果真慧眼,馬上想到樑楷的畫作。因為她的提示,我找到梁楷的三幅畫作: 
樑楷 《潑墨仙人圖》

梁楷《八高僧故事圖卷》 絹本設色共有圖8段, 每段26.6×64cm左右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樑楷 《寒山拾得圖》
_______________
我是個門外漢,是從英文詩,注意到寒山,又因為到京都銀閣寺參訪拍了幾張相片,讀到這首英文詩,覺得好貼切。對寒山詩、京都都是一見鍾情啊! 又有梁楷的畫一起加入,看來,這個暑假,我們有的聊了! 

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京都,學習: 重視生命,享受生活

在台灣,走在路上,到處都是菸蒂,也因為菸蒂的問題,容易造成大小不一的火災或爆炸事件。我覺得應該禁止邊走邊抽菸,才可以杜絕亂丟菸蒂,並降低公共危險發生。

抽菸應該集中在一個空間,例如設定抽菸區,並備有安全的煙灰缸。這樣比較能維護全體人民走在路上的安全與健康....
_____

參考日本規劃: 日本各地方政府在禁菸區或吸菸區的管理方面,願意多花點預算、以較「隆重」的方式公開揭示相關訊息是一大特色。上圖是愛知縣西部大城名古屋市,以金屬製路邊固定式街道傢俱看板,清楚要標明車站周邊有哪些街道禁止吸菸,說明目的是為了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而在此區域內吸菸將會受到 2,000 日圓罰鍰處分。
_________________
重視生命,享受生活----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個理念。最近有不少人又開始反省台灣公共安全的問題,衷心期盼這樣的反省能成為時時的課題,而非一時的喧噪。我們需要提高全民重視公共安全的意識,從小事做起,我的想法是,如果我們每個國民都能做到不隨便,不隨便丟一個小小的菸蒂、不隨便亂停車、不隨便....,深信很多公共安全事件都可以避免或是降低傷害。

我有一個理想,希望台灣的大街小巷、風景名勝、山川河流....都是乾乾淨淨,沒有人亂丟菸蒂,沒有人亂丟垃圾。

我知道這很難,所以我才每隔幾天就出來宣傳這理念。要不斷提醒自己,也提醒學生、小孩、親朋好友.....。只有提高全民重視公共安全的態度,才能真正減少公共危險與災難。願,大家一起努力!
_______
抽菸確實不好,但是,有些人真的戒不掉,所以,我們應該設置吸菸區,禁止邊走邊抽菸、禁止亂丟菸蒂。吸菸區收集的菸蒂,園藝專家建議可以收集起來當蘭花的植材,一舉兩得喔!

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京都府立圖書館

5月30日,京都平安神宮前,飄點細雨,隔著大馬路看京都府立圖書館。相信去過京都的同好們都知道,這個角度是從京都美術館拍得;在台北,我也常常從中正紀念堂遙望國家圖書館,只是京都多了一些靜謐、乾淨與優雅的氣質。


即使此刻是周末傍晚,路上車子不少,但還是可以感覺到安靜。回到台灣,我了解原因....因為在京都,聽不到按喇叭的聲音。
http://www.library.pref.kyoto.jp/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京都。相思半月。

這兩星期,三不五時就翻翻我從京都打包回來的沿路風景,也該停看聽,回頭讀讀 Emily Dickinson的詩,詩的意境還是在京都。

Our share of night to bear,
Our share of morning,
Our blank in bliss to fill,
Our blank in scorning.
Here a star, and there a star,
Some lose their way.
Here a mist, and there a mist,
Afterwards — day!



京都。銀閣寺。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余何適?廓爾忘言;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李叔同









咫尺,天涯,新月望老友。像是三十年不見的故友重逢,今後,越發珍惜每次的相聚。















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京都,本來面目

      五月30日一大早,搭京都市バス11系統去嵐山,一下車,街道幾乎沒人,我有點納悶,這真的是有名的嵐山嗎? 然後,參訪大本山天龍寺,人煙稀少,清新、寧靜、祥和、淡雅,穿梭在參道與各個庭院之中,盡情捕捉美好的光景,像是沒人搶的無限暢飲,一下子就收了200多張相片。因為沒幾個遊客,我一度以為天龍寺是日本平凡的禪寺,這兩天讀到一些文章,才知道這是國寶中的國寶。





      錯過賞櫻賞楓,我所看到的京都是最簡單的本來面目。不必和一大群觀光客擠成一團,用最簡單的眼睛欣賞與觀看。天龍寺依著嵐山,陽光初生,雖沒體悟禪理,但享受自在的片刻。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京都的三種道。半木之道。竹林之道。哲學之道。

我,就是愛散步,不管到那兒,我就是喜歡漫步,漫步,悠遊走著,就是享受。
    大老遠飛去京都,最想做的只有一件事: 散步。走過三條美妙的小徑,值得。


哲學之道

之前的文章,也聊聊走過哲學之道的一點體驗,可惜自己少了點慧根,此外,哲學的散步應該是每天的生活,也非一時走過景點就能悟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木之道

晨,走過半木之道,是京都市民口中的"riverside",真正適合哲學沉思的一條路徑。寧靜與清新,水流與石頭,花草與樹木,點醒昨夜失眠的過客。












____________________

竹林之道

豔陽下,躁動與不安,但,一走進竹林之道,就能重拾安靜的力量。京都,總是在古蹟、世界文化遺產、歷史、禪佛等光芒下,似乎永遠保持優雅的姿態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人潮,越是如此,京都人應該越需要來自竹林的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