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京都府立圖書館

5月30日,京都平安神宮前,飄點細雨,隔著大馬路看京都府立圖書館。相信去過京都的同好們都知道,這個角度是從京都美術館拍得;在台北,我也常常從中正紀念堂遙望國家圖書館,只是京都多了一些靜謐、乾淨與優雅的氣質。


即使此刻是周末傍晚,路上車子不少,但還是可以感覺到安靜。回到台灣,我了解原因....因為在京都,聽不到按喇叭的聲音。
http://www.library.pref.kyoto.jp/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京都。相思半月。

這兩星期,三不五時就翻翻我從京都打包回來的沿路風景,也該停看聽,回頭讀讀 Emily Dickinson的詩,詩的意境還是在京都。

Our share of night to bear,
Our share of morning,
Our blank in bliss to fill,
Our blank in scorning.
Here a star, and there a star,
Some lose their way.
Here a mist, and there a mist,
Afterwards — day!



京都。銀閣寺。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余何適?廓爾忘言;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李叔同









咫尺,天涯,新月望老友。像是三十年不見的故友重逢,今後,越發珍惜每次的相聚。















2015年6月12日 星期五

京都,本來面目

      五月30日一大早,搭京都市バス11系統去嵐山,一下車,街道幾乎沒人,我有點納悶,這真的是有名的嵐山嗎? 然後,參訪大本山天龍寺,人煙稀少,清新、寧靜、祥和、淡雅,穿梭在參道與各個庭院之中,盡情捕捉美好的光景,像是沒人搶的無限暢飲,一下子就收了200多張相片。因為沒幾個遊客,我一度以為天龍寺是日本平凡的禪寺,這兩天讀到一些文章,才知道這是國寶中的國寶。





      錯過賞櫻賞楓,我所看到的京都是最簡單的本來面目。不必和一大群觀光客擠成一團,用最簡單的眼睛欣賞與觀看。天龍寺依著嵐山,陽光初生,雖沒體悟禪理,但享受自在的片刻。




2015年6月10日 星期三

京都的三種道。半木之道。竹林之道。哲學之道。

我,就是愛散步,不管到那兒,我就是喜歡漫步,漫步,悠遊走著,就是享受。
    大老遠飛去京都,最想做的只有一件事: 散步。走過三條美妙的小徑,值得。


哲學之道

之前的文章,也聊聊走過哲學之道的一點體驗,可惜自己少了點慧根,此外,哲學的散步應該是每天的生活,也非一時走過景點就能悟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木之道

晨,走過半木之道,是京都市民口中的"riverside",真正適合哲學沉思的一條路徑。寧靜與清新,水流與石頭,花草與樹木,點醒昨夜失眠的過客。












____________________

竹林之道

豔陽下,躁動與不安,但,一走進竹林之道,就能重拾安靜的力量。京都,總是在古蹟、世界文化遺產、歷史、禪佛等光芒下,似乎永遠保持優雅的姿態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人潮,越是如此,京都人應該越需要來自竹林的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