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4日 星期一

京都居住環境

曾經一度被我家對面健身房天天製造噪音激怒,好想搬家,第一出現在我腦海的是南禪寺附近的住家。這兒交通便利,環境清幽,即使觀光客絡繹不絕,但依舊靜謐,若能居住此地,常常漫步哲學之道,從南禪寺走到銀閣寺,再返回,不但鍛鍊身體,還可以思考與創作,傍晚時分聆聽永觀堂的鐘聲,洗滌心靈,關照自我與生活,吾心嚮往不已。

三次京都行,常常選擇散步巷弄之間,觀察他們的居住環境,和台灣大不相同,總是低調、安靜、優雅地生活,造就令人嚮往的環境,不僅南禪寺附近如此,哲學之道沿路、詩仙堂附近、北山街.....,都很優。

我坦承,這些觀察都是片面的,或多或少也經過美化....





為了去京都散步,讀了一堆旅遊書,書中的介紹,和親眼看見與經歷總有一些落差。我碰到的第一個問題是,京都到處都是觀光景點,滿街都是來自日本各地和世界各國的遊客,京都居民的生活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遊蕩京都三次之後,我放棄旅遊書,開始從其他角度去探索京都。最近讀兩本書《寂寞京都》和《民族學家的京都導覽 : 從地理、歷史、居民性格到語言》,再次翻轉我對京都(特別是京都人)的觀點。我好奇,生活在京都,一年、五年、十年、二十年...,或是一輩子,會是怎樣的感受? 但每個人的際遇又不盡相同,即使同樣是老京都人,也應該有不同的故事吧?! 這個千年古都,傳統與創新的角力,在一波波現代化的累積與淬鍊,隱藏太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吧? 



《民族學家的京都導覽 : 從地理、歷史、居民性格到語言》有一篇文章〈診視京都人〉,京都人被比喻成烏賊,還說京都人像冰箱....,似乎點醒我們這一些過客,還是偶爾當當京都的訪客就好!

我特別喜歡《寂寞京都》收藏的京都市民的小故事,原來,我們沒看到的是每個京都人有自己不同的故事與生活點滴。書中一篇文章〈及吉田寮學生宿舍〉月租(含水電等)才兩千元五百元日幣,真的好便宜,我們住一天飯店的價格都是這月租費的五倍以上,看來下次要到京都long stay,可以考慮當個學生,住進這宿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